來到馬祖東莒旅遊,除了東莒燈塔和最美的登山步道-東洋山以外,甜甜哥覺得連接大坪聚落和大埔聚落的魚路古道也非常值得一看,古道全長不到1公里,一般人漫步其間,步行時間約20分左右,雖然古道距離並不長,但每過一個彎景色都不同,而且隨著季節的更迭,古道呈現的植物景致也不一樣,例如大埔聚落旁的64據點,是東莒社區發展協會協助當地婦女就業的場所,販賣部所販售的洛神花有部分就是種植在魚路古道上喔!旅人若時間充裕,從魚路古道往返二坪和大埔聚落,感受古人過去挑著扁擔穿越這沁涼的小徑,將新鮮捕好的魚貨送至大坪聚落批售,興許更能了解魚路古道對大埔聚落百年繁榮和興衰的影響。
馬祖東莒|魚路古道簡介
一般我們在google地圖搜尋魚路古道,顯示的都是新北市金山區的金包里大路,但實際上東莒這裡也有一條連接大埔聚落和大坪聚落的魚路古道,過去是先民運送魚貨的便捷小徑,當時交通運輸並不發達,必須仰賴人力肩挑扁擔來輸送,這條路昔稱「下底路」,隨著大埔和大坪聚落的沒落,這條古道一度荒廢於漫草中,但民國93年,東莒社區發展協會發起了尋找魚路古道的行動,協會與東莒國小一同合作,重整並復育這條古道並進行林相的更新,如今這條古道蘊含豐富多樣的生態,除了原有的石蒜,又重新培植了馬祖的百合和豆梨,遊客在不同的季節來,古道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喔!
馬祖東莒|魚路古道實際步行分享
魚路古道的標示口靠近大坪聚落,但是甜哥這次入住的幸福居位在大埔聚落,為了感受先人物力維艱的辛苦,所以就決定從大埔走到大坪去,順便到楓樹林小吃買午餐,再到國利豆花買豆花當點心,古道沿途都有茂密的樹蔭,走在林間還有涼風吹來,是個大人和小孩都能輕鬆完成的路徑。
大埔原名「大浦」,福州語「浦」是小港灣的意思,以前東莒這裡的漁產豐盛,但民宿老闆跟甜哥說,現在東莒這邊已經沒產什麼魚了,因為對岸中國的漁民都是用炸的,也影響東莒這邊海底的生態鏈,但過去大埔是東莒第二大漁村,由於大浦港的開口向南,大埔聚落的對面恰有一座山可以阻擋冬季東北季風的侵襲,因此有著天然地形優勢的大浦港,在冬季成為一個天然避風的港灣,造就早前東莒人隨著季節而變換漁作的港口,所以才有「夏福正,東大埔」的諺語。
看完港口原路折返,假使一開始不往下走的話,直走就會看到下方這個天然的小拱門,從外看好像沒路是個廢墟,會猶疑一下,以為自己是不是又走錯路了,別擔心!其實這個才是大埔聚落這,真正魚路古道往大坪方向的入口喔!
早上甜哥原本打算要走東莒燈塔和東洋山步道,但是到了佛手步道旁的涼亭,拍了幾張,發現過曝實在太嚴重,無法取得我喜歡的照片,所以我們就返回民宿,打算走一下魚路古道,順便去買個國立豆花和晚餐,沒想到甜寶真的有點被熱到了,走起來都無精打采的。
轉過一個彎,我們已經走到大浦舊港的正上方,從這邊看過去,海浪拍打岸邊礁石引起的波紋,甜哥覺得特別美,而左前方的那座小島就是林坳嶼,每字教學一下,這個字「坳」念作「ㄠ」,雖然林坳嶼沒有開放,但卻是在地人進行垂釣的釣場之一。
早期的人為了等待漁船靠岸,準備將魚貨送往二坪時,因為途中沒有等待休憩的地方,所以右邊這塊裸露的大岩石就成了挑夫短暫休息的處所,時稱「徛山岩」。
再往前走,會看到這個告示牌,上面記載這邊是農耕區,魚路古道中土壤最肥沃的就是這一區,而這區如果看到土壤和石頭交界的地方(如右下圖),這裡昔稱鰄(ㄨ ㄟ )仔場,是前人曝曬魚乾的地方。
買完國利豆花和楓樹林小吃後,甜甜哥就原路返回啦!魚路古道雖然不像東洋山步道那樣氣勢磅礴礡,但是另一種靜謐的美,而且微風徐來,望向大埔港和林坳嶼,彷彿是可以在腦海中想像先人在此等候漁船入港的樣子,所以旅人來東莒,除了東莒燈塔和東洋山步道外,若有時間,用步行的方式串起大坪和大埔聚落,甜哥覺得也蠻棒的喔!